2015年10月16日 13:25
2015年10月16日 13:25
2015年10月16日 13:25
2015年10月16日 13:25
2015年10月16日 13:25
2015年10月16日 13:25
2015年10月16日 13:25
2015年10月16日 13:25
2015年10月16日 13:25
2015年10月16日 13:26
2015年10月16日 13:26
2015年10月16日 13:26
中国军视网10月15日电(记者任泽兵 黄俊 陈虹羽 杨磊)海拔4300米的昆仑山腹地,方圆百公里内杀机四伏。“联合行动——2015”实兵演习中,兰州军区某机步旅一场实战化对抗训练激战正酣。
高原高寒的实战化训练不但人有高原反应,武器装备同样会出现各种不适。例如某型运输车液压管破裂半路抛锚,某型自行火炮在雪域机动途中因低温而“趴窝”等等。而这些不适需要官兵们不断摸索,快速找出应对之策,科学操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性能。
某新型步战车虽然已列装多年,但今年第一次登上海拔4300以上的高原。麻烦随之而来。在平原上,新型步战车行驶中风驰电掣,1米高的棱坎,驾驶员一脚油门就过去了,上高原后,不但行驶速度下降,还经常自动停车。兰州军区某机步旅装步2营4连驾驶员何江鹏向记者介绍称,在高原地区受气压和气温的变化等影响,步战车发动机内的油温和水压很容易达到临界点。由于设计有自动保护机制,相关部件会自动报警停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驾驶员不断试验,细心品味战车在什么路况下可以加速、什么路况下适合换挡等细节问题,逐渐掌握了步战车在高原上的“脾气”,摸索出了高原驾驶新型步战车的要领。
兰州军区某炮兵旅为掌握高原高寒自然环境对装备战斗性能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专门成立了数据采集小组,针对不同装备的战技术性能,区分不同海拔区域,先后采集各类数据500多组,通过分类整理,引入信息化手段,初步建立了高原装备保障数据库。
记者翻开该旅的数据采集日志看到:海拔4300米以上,某型自行火炮因氧气稀薄的原因,动力平均下降40%,故障率增加30%;电子元件受早晚严寒、中午高温等恶劣天候影响,平均寿命减少30%等。精细准确的数据分析成为实战化训练的助推器。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