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新浪图片-有温度的视觉
军事图片
军事首页
新浪首页
登录
支持
键翻阅图片
列表查看
高清查看
大图
全屏观看
00:00
/
00:00
关闭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下一图集
重新浏览
进入军事图片首页
关注@新浪军事图库
关注摄影师微博
分享到微博
收藏
下载
评论
分享到
显示更多文字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
(www.sina.com.cn)
顶部 “
我的收藏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翼下的溢流道设计虽然简单有效,对隐身却是大大的不利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58_414807.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58_414807.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58_414807.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T-50是一架单座、双发、双垂尾的重型战斗机,采用两侧翼下进气,具有较大的机腹武器舱。T-50明显地和F-22有很多相像之处,但也有明显的苏霍伊特色。事实上,T-50与其说是F-22 的翻版,不如说是F-22化的苏-27。苏-27最大的设计特色是由翼身融合体和翼下双发组成的宽大的升力体,双发之间的隧道在大迎角飞行时兜住迎面气流,两侧的发动机舱好比巨型翼刀,平坦的机腹和水滴形的背脊组成巨型机翼,产生的升力可以高达总升力的40%,辅佐本来已经很大的机翼,使实际翼载进一步降低,极大地提高了机动性。T-50为了机内武器舱的空间,部分填补了隧道的空间,但还是有一个较浅的隧道存在,保留了升力体的作用。
评论
24858
T-50是一架单座、双发、双垂尾的重型战斗机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49_528909.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49_528909.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49_528909.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雷达隐身只是隐身的一部分,红外隐身也同样重要。现代战斗机不光大量使用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还是用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远方的敌机做被动搜索和跟踪。F-22 采用矩形的二维推力转向喷口,将喷流压扁,展开,最大限度地增加喷流的截面积,极大地强化和环境冷空气的混合,降低发动机的红外特征。T-50 采用的是传统的圆形截面喷口,这就注定了喷流和环境空气的混合不如矩形喷口。 作为第五代战斗机,T-50 应该具有优秀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但恰恰在这一点上,T-50 或许并不出色。超音速巡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巡航速度本来指升阻比最高时的速度,在这个速度下可以达到最大的航程。F-22 的最初设计要求是在离前线 160 千米的地方起飞出击,高亚音速接近前线,然后以超音速巡航深入敌后 650 千米,执行攻势制空作战,然后以超音速巡航退出战斗,直到返回友邻空域后,按高亚音速返航。但事实上 F-22 不能达到这个最初的要求,所以现在只要能以非加力推力达到超音速(最好能达到 1.5 倍左右音速)都称为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了。T-50 应该也具有这个能力,但大间距双发和升力体使得机体的湿面积很大,超音速阻力很大,T-50 的超音速巡航时间或者航程并不乐观。较大的机体湿面积也是机体表面的气动加热加剧,增加红外特征。机体表面气动加热引起的红外特征是非常难以抑制的。相比之下,F-22 的外形要紧凑得多,更有利于实现超音速巡航。
评论
24849
T-50 没有完全舍弃苏-27 的大间距双发加翼身融合体的基本格局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50_495131.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50_495131.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50_495131.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评论
24850
T-50把双发之间隧道部分填补起来用作机内武器舱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51_773896.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51_773896.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51_773896.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评论
24851
研发人员合影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52_867076.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52_867076.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52_867076.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评论
24852
T-50采用双发间机内武器舱,避免依靠外挂武器造成的强烈雷达反射特征和气动阻力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53_114661.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53_114661.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53_114661.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不过缩在隧道内的武器舱在高机动时发射有和机体碰撞的危险,这个位置并不理想。F-22 或者 YF-23 的机内武器舱都和机体表面齐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发射是碰撞的危险。
评论
24853
T-50还不是定型的第五代战斗机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54_802722.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54_802722.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54_802722.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新发动机和雷达都还没有装机。如果在成熟技术上研制的苏-35BM的试飞和装备进度可以作为参考的话,T-50离量产和装备还有很大的距离。 在划时代的苏-27首飞30年后,T-50凝聚了俄罗斯航空技术的精华。但苏-27在襁褓中遇到严重问题后,总师西蒙诺夫毅然壮士断腕,在凤凰涅磐之后塑造了一代名机,不仅在口头上压倒 F-15,在实际上也做到了,真正做到了后来居上。YF-22 在1990年就试飞了,近 20年后T-50不仅姗姗来迟,还后来而不能居上,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军工科技大出血后,俄罗斯航空技术的衰败可见一斑。T-50的首飞一推再推,这里面经济问题更大还是技术问题更大,只有等日后解密才能知道,但T-50与其说是俄罗斯航空迟开的蓓蕾,不如说是俄罗斯航空在溺水中的最后挣扎。
评论
24854
依靠T-50对抗F-22,目前看来,前途一片渺茫。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55_401421.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55_401421.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55_401421.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评论
24855
T-50的隐身能力令人担忧。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56_853039.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56_853039.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56_853039.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评论
24856
T-50正前方能直接看到涡轮叶片,但是进气口处似乎有遮蔽物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57_940851.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57_940851.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57_940851.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大型斜切菱形进气口应该是由隐身考虑的,但翼下的溢流道设计虽然简单有效,对隐身却是大大的不利,是一个细节上的缺失。进气口外侧的翼下鼓包作用不明,可能是电子战或者被动探测系统的吊舱。
评论
24857
发动机是否能达标还很难预料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59_953149.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59_953149.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59_953149.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评论
24859
T-50 的可动边条是一个设计上的创新,起到可控涡升力的作用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60_164306.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60_164306.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60_164306.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评论
24860
较厚的隧道使得尾锥格外肥大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61_406113.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61_406113.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61_406113.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相映成趣的是格外小的平尾和垂尾,这应该反映了T-50的飞控大量采用推力转向的事实。
评论
24861
T-50的尾锥进一步增大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62_539478.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62_539478.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62_539478.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部分填平的隧道和左右分得很开的双发使得机尾的处理比较棘手,苏-27 采用一个巨大的尾锥,T-50 的尾锥进一步增大,或许作为额外的机内油箱,或许容纳后向的探测和电子对抗设备,增加 T-50 的全向状态感知能力或自卫电子对抗能力。
评论
24862
T-50采用和F-22一样的大型梯形翼,翼面积大,刚性好,容易做到边缘对齐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63_621279.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63_621279.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63_621279.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T-50 采用了和 F-22 一样的大型梯形翼,翼面积大,刚性好,容易做到边缘对齐。平尾像苏-27 一样“悬挂”在尾撑之后,垂直外倾,以减小侧向的雷达发射面积。有意思的是平尾和垂尾的面积都很小,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T-50 大量采用推力转向辅佐偏航和俯仰稳定性,但还没有大胆到完全依靠推力转向。
评论
24863
座舱盖没有采用F-22那样的无框架结构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64_969094.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64_969094.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64_969094.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座舱盖没有采用 F-22 那样的无框架结构,也是增加前向雷达特征的一个败笔。座舱盖顶上有一条纵向的加强筋,这是现代战斗机中很少见的。T-50 继承了苏-27 的传统,采用红外光电探测系统补充雷达。
评论
24864
传说俄军为五代机专门研制的新一代Zsh-10型头盔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img/2010_21/205_24865_794653.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160/2010_21/205_24865_794653.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8_t50/2010_21/205_24865_794653.jpg
2010年05月26日 11:47
评论
24865